完善市場基礎設施。著力構建現代物流體系,發展智慧物流,推進公鐵海多式聯運大通道建設,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著力補齊商品市場短板,鼓勵商貿流通業設施升級、模式創新,打造一批商品市場示范基地,支持縣域商業體系項目建設,推進公益性大型農貿市場建設。加快發展智能市場,積極發展智慧商店、智慧街區、智慧商圈,建設一批智能消費綜合體驗設施。完善質量基礎設施,逐步搭建公共檢測服務平臺,加快建設國家級質檢中心、產業計量中心。加強儲備體系建設,提高糧食等農產品和能源、農資、礦產品原材料、應急專用物資儲備能力。引導平臺企業健康發展,爭取平臺經濟頭部企業在晉設立地區性總部、區域運營中心,加快在網絡貨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能源產品等領域打造若干大型平臺企業,推動統一銷售結算。 打造特色優勢產品交易平臺。著力打造輻射全國的煤炭、焦炭交易中心,編制發布全品種煤炭、焦炭等價格指數,構建涵蓋供應鏈、金融、儲備等功能的綜合服務體系。主動參與全國電力現貨交易規則制定和區域電力市場建設。依托法蘭、瑪鋼、汾酒、陳醋等特色產品,構建融合商貿會展、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等功能的專業化交易平臺。 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積極發展證券、基金、期貨等非銀金融機構,加快補齊風投創投短板,培育壯大合格機構投資者,大力推進企業上市倍增計劃。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完善重大項目用地保障機制。積極推行開發區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推進不動產“帶押過戶”“房證同交”“地證同交”等改革。建設全省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建設一批國家級和省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做好人才服務。積極發展技術和數據市場,推動知識產權交易和科技成果轉化,推進山西大數據交易平臺建設。 創新和加強市場監管。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常態化,完善“互聯網+監管”。健全對新業態、新模式等的包容審慎監管,加強對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等領域的嚴格監管,推進信用分級分類監管。 各位代表,高質量發展要有高標準市場體系支撐。我們要以更加開闊的視野,更加開放的姿態,搭建市場大平臺,暢通經濟大循環,更好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全面融入新發展格局,不斷提升山西板塊的經濟活力和競爭力! (三)深入開展市場主體提升年活動。不斷加大政策供給,提升服務能力,凈增規上工業企業800戶。 加快打造高水平集聚平臺。在繼續推動鏈長制延鏈強鏈、做實做深,促進專業鎮抱團發展、梯次培育的同時,重點打造四類平臺。著力打造鄉村e鎮。推進電子商務體系和快遞物流體系貫通發展,統籌建設縣級公共倉配中心,引導郵快、交快、快快深度合作,推動鄉村服務站(點)全覆蓋,構建“產業+電商+配套”生態,推動100個鄉村e鎮全部建成運營。著力打造文旅康養集聚區。依托世界文化遺產、高等級景區等資源,圍繞文化體驗、山岳度假、康養健身等類型,集中打造10個文旅康養集聚區,集聚一批星級酒店、精品民宿、特色文創、旅游服務、康養等市場主體。著力打造高水平“雙創”平臺。加快推進智創城產城融合、功能提升,建設專業孵化器和專業化眾創空間,引進高水平“雙創”運營團隊,構建“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的“雙創”全鏈條培育體系。著力發展農業龍頭企業。支持龍頭企業加快技術改造、裝備升級,組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培育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超50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超9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