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應急管理教育實訓工程建設。
完善應急管理大學(籌)、中國消防救援學院和應急管理干部培訓學院等院校的教學、培訓、科研等設施。升級改造國家安全監管監察執法綜合實訓華北基地,補充油氣輸送管道、城市地下燃氣管道、地下空間等專業領域及工貿、建筑施工等行業安全生產監管實訓設施設備。改善安全監管執法人員資格考試場地條件。建設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康復休整基地,完善訓練傷防治、康復醫療、心理疏導、輪訓休整等設備及設施。
15.安全應急裝備推廣應用示范。
實施安全應急裝備應用試點示范和高風險行業事故預防裝備推廣工程,引導高危行業重點領域企業提升安全裝備水平。在危險化學品、礦山、油氣輸送管道、煙花爆竹、工貿等重點行業領域開展危險崗位機器人替代示范工程建設,建成一批無人少人智能化示范礦井。通過先進裝備和信息化融合應用,實施智慧礦山風險防控、智慧化工園區風險防控、智慧消防、地震安全風險監測等示范工程。針對地震、滑坡、泥石流、堰塞湖、潰堤潰壩、森林火災等重大險情,加強太陽能長航時和高原型大載荷無人機、機器人以及輕量化、智能化、高機動性裝備研發及使用,加大5G、高通量衛星、船載和機載通信、無人機通信等先進技術應急通信裝備的配備和應用力度。
(五)社會應急能力提升工程。
16.基層應急管理能力建設。
實施基層應急能力提升計劃,開展基層應急管理能力標準化建設,為基層應急管理工作人員配備常用應急救援裝備和個體防護裝備,選取條件較好的區域建設基層移動指揮中心、基層綜合應急救援服務站。編制完善應急管理培訓大綱、考核標準和相關教材,開展各級應急管理工作人員專業知識培訓。推進應急廣播系統建設,開展農村應急廣播使用人員培訓和信息發布演練。在交通不便或災害事故風險等級高的鄉鎮開展應急物資儲備點(庫)建設。
17.應急科普宣教工程建設。
實施應急科普精品工程,利用傳統媒體、網站和新媒體平臺等載體,面向不同社會群體開發推廣應急科普教材、讀物、動漫、游戲、影視劇、短視頻等系列產品。建設數字防災減災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標準化應急知識科普庫、公眾科普宣教平臺和應急虛擬體驗館。利用廢棄礦山、搬遷化工企業舊址和遺留設施等,建設安全生產主題公園、體驗基地;依托科技館、城市森林公園、災害遺址公園等設施,建設一批集災害事故科普教育、法規政策宣傳、應急體驗、自救互救模擬等功能于一體的安全文化教育基地;分級建設一批應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
十一、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根據職責分工,結合實際制定規劃涉及本地區、本部門的主要目標任務實施方案,細化措施,落實責任,加強規劃實施與年度計劃的銜接,明確規劃各項任務的推進計劃、時間節點和階段目標。健全跨地區、跨部門規劃實施協同配合機制,密切工作聯系、強化統籌協調,確保規劃實施有序推進,確保重大舉措有效落地,確保各項目標如期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