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加強綜合性、室內型和農村應急避難場所的推廣建設。開展全國應急避難場所建設管理情況調查,建設完善應急避難場所信息管理系統,實現應急避難場所信息化、賬冊化、動態化管理,形成平時管理、災時指揮和公眾查詢功能。
隨著城市化及城市群快速發展,地震、地質、氣象、水旱、森林草原火災等自然災害易發生連鎖反應和放大效應,重大災害發生后,能夠為應急救援指揮機構、救援隊伍提供現場監測、損失評估、決策支持等方面的技術支持較為薄弱,亟待加強。
國家防災科學城建設。立足我國重特大地震地質災害鏈、暴雨洪澇災害鏈、森林草原大火災害鏈、安全生產事故鏈及城市綜合體等重大安全風險防控需求,建設國家防災科學城,開展自然災害孕育機理、演變過程、防治技術等基礎理論研究,加強災害事故重大關鍵技術科研攻關與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產業化應用,并提供災害事故實景模擬、實訓演練、科普體驗等服務支撐。
技術支撐力量建設。強化國家自然災害防治技術支撐單位能力,加強與地震、自然資源、氣象、水利、能源等行業專業技術機構協作合作。支持各類涉災行業規劃勘測設計單位建設國家及區域專業應急技術中心,聚焦攻關災害應急監測、風險防控和災情處置等技術難題。重點建設水旱和地質災害國家及區域應急技術中心。在長江流域、黃河流域、青藏高原等建設若干區域(流域)災害綜合風險監測預警試驗基地。支持普遍建立城市安全綜合監測預警中心,對城市運行態勢進行實時、全面、精準監測,實現城市安全重大風險隱患早識別、早預警、早處置。
多年來,我國防災減災科普宣傳教育培訓工作不斷深入推進,但仍存在防災減災課程開發不足、培訓力度不夠、培訓方式單一等問題,與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需求存在很大差距。
防災減災宣教體系建設。依托應急管理部門宣教單位及高校、企事業單位等資源,建設國家和省級防災減災宣教骨干力量。結合應急管理大學組建,籌建自然災害防治學院和專業學科,完善防災減災救災教學、課程設置和科研設施。建立重大災害事件案例庫,面向各級領導干部和指揮人員,開發線上培訓課程,推廣網課培訓,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專業決策指揮能力。
防災減災研究交流基地建設。依托區域應急救援中心和國家自然災害綜合技術支撐機構,開展跨國跨區域的巨災蘊育環境、發生機理、演變規律等方面的研究,完善減輕災害風險政策體系。加強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中國-東盟等多邊、雙邊應急救援
[交通運輸] 《道路貨物運輸及站場管理規定》2023年第12號修訂
2025-05-25
[交通運輸] 《道路危險貨物運輸管理規定》2023年第13號
2025-05-25
[交通運輸] 《汽車客運站安全生產規范》交運規〔2024〕7號
2025-05-25
[交通運輸] 《道路運輸企業和城市客運企業安全生產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試行)》2023年
2025-05-25
[交通運輸] 《機動車駕駛員培訓管理規定》2022年第32號
2025-05-25
[交通運輸]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2017年修訂
2025-05-25
2025-05-25
[交通運輸] 《道路運輸企業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 管理人員安全考核管理辦法》交運規〔2024〕8號
2025-05-20
[交通運輸] 《道路客運接駁運輸管理辦法》交運規〔2023〕2號
2025-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