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建立安全科技支撐體系。優化整合國家科技計劃,統籌支持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領域科研項目,加強研發基地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設。開展事故預防理論研究和關鍵技術裝備研發,加快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推動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在危險工序和環節廣泛應用。提升現代信息技術與安全生產融合度,統一標準規范,加快安全生產信息化建設,構建安全生產與職業健康信息化全國“一張網”。加強安全生產理論和政策研究,運用大數據技術開展安全生產規律性、關聯性特征分析,提高安全生產決策科學化水平。
(二十八)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將安全生產專業技術服務納入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培育多元化服務主體。建立政府購買安全生產服務制度。支持發展安全生產專業化行業組織,強化自治自律。完善注冊安全工程師制度。改革完善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技術服務機構資質管理辦法。支持相關機構開展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一體化評價等技術服務,嚴格實施評價公開制度,進一步激活和規范專業技術服務市場。鼓勵中小微企業訂單式、協作式購買運用安全生產管理和技術服務。建立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技術服務機構公示制度和由第三方實施的信用評定制度,嚴肅查處租借資質、違法掛靠、弄虛作假、壟斷收費等各類違法違規行為。
(二十九)發揮市場機制推動作用。取消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制度,在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交通運輸、建筑施工、民用爆炸物品、金屬冶煉、漁業生產等高危行業領域強制實施,切實發揮保險機構參與風險評估管控和事故預防功能。完善工傷保險制度,加快制定工傷預防費用的提取比例、使用和管理具體辦法。積極推進安全生產誠信體系建設,完善企業安全生產不良記錄“黑名單”制度,建立失信懲戒和守信激勵機制。
(三十)健全安全宣傳教育體系。將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納入各級黨政領導干部培訓內容。把安全知識普及納入國民教育,建立完善中小學安全教育和高危行業職業安全教育體系。把安全生產納入農民工技能培訓內容。嚴格落實企業安全教育培訓制度,切實做到先培訓、后上崗。推進安全文化建設,加強警示教育,強化全民安全意識和法治意識。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作用,依法維護職工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與監督權。加強安全生產公益宣傳和輿論監督。建立安全生產“12350”專線與社會公共管理平臺統一接報、分類處置的舉報投訴機制。鼓勵開展安全生產志愿服務和慈善事業。加強安全生產國際交流合作,學習借鑒國外安全生產與職業健康先進經驗。
各地區各部門要加強組織領導,嚴格實行領導干部安全生產工作責任制,根據本意見提出的任務和要求,結合實際認真研究制定實施辦法,抓緊出臺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具體政策措施,明確責任分工和時間進度要求,確保各項改革舉措和工作要求落實到位。貫徹落實情況要及時向黨中央、國務院報告,同時抄送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將適時牽頭組織開展專項監督檢查。
[交通運輸] 《道路貨物運輸及站場管理規定》2023年第12號修訂
2025-05-25
[交通運輸] 《道路危險貨物運輸管理規定》2023年第13號
2025-05-25
[交通運輸] 《汽車客運站安全生產規范》交運規〔2024〕7號
2025-05-25
[交通運輸] 《道路運輸企業和城市客運企業安全生產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試行)》2023年
2025-05-25
[交通運輸] 《機動車駕駛員培訓管理規定》2022年第32號
2025-05-25
[交通運輸]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2017年修訂
2025-05-25
2025-05-25
[交通運輸] 《道路運輸企業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 管理人員安全考核管理辦法》交運規〔2024〕8號
2025-05-20
[交通運輸] 《道路客運接駁運輸管理辦法》交運規〔2023〕2號
2025-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