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應急組織體系不夠健全,社會參與程度有待提高。
抗災設防水平有待提升。自然災害防御能力與實施國家重大戰略還不協調不配套。交通、水利、農業、通信、電力等領域部分基礎設施設防水平低,城鄉老舊危房抗震能力差,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存在短板,部分中小河流防洪標準偏低,病險水庫隱患突出,蓄滯洪區和森林草原防火設施建設滯后,應急避難場所規劃建設管理不足,“城市高風險、農村不設防”的狀況尚未根本改觀。
救援救災能力有待強化。地震、地質、氣象、水旱、海洋、森林草原火災等災害監測網絡不健全。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在執行全災種應急任務中,面臨航空救援等專業化力量緊缺、現代化救援裝備配備不足等難題。地震災害救援、抗洪搶險以及森林草原火災撲救等應急救援隊伍專業化程度不高,力量布局不夠均衡。應急物資種類、儲備、布局等與應對巨災峰值需求存在差距。新科技、新技術應用不充分,多災種和災害鏈綜合監測和預報預警能力有待提高,災害綜合性實驗室、試驗場等科研平臺建設不足。
全社會防災減災意識有待增強。一些地方領導干部缺少系統培訓,風險意識和底線思維尚未牢固樹立。公眾風險防范和自救互救技能低,全社會共同參與防災減災救災的氛圍不夠濃厚。社會應急力量快速發展需進一步加強規范引導。災害保險機制尚不健全,作用發揮不充分。
我國防災減災救災工作面臨新形勢新挑戰,同時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新機遇。全面加強黨的領導為防災減災救災提供了根本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階段開啟新征程為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提供了強大動力,全面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為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提供了重大契機,防災減災救災工作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發展和安全,以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為主題,加快補齊短板不足,與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相適應,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相協調,構建高效科學的自然災害防治體系,全面提高防災減災救災現代化水平,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的組織領導、統籌協調、提供保障等重要作用,把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推動樹牢災害風險管理和綜合減災理念,落實“兩個堅持、三個轉變”要求,形成各方齊抓共管、協同配合的工作格局,為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凝聚力量、提供保障。
[交通運輸] 《道路貨物運輸及站場管理規定》2023年第12號修訂
2025-05-25
[交通運輸] 《道路危險貨物運輸管理規定》2023年第13號
2025-05-25
[交通運輸] 《汽車客運站安全生產規范》交運規〔2024〕7號
2025-05-25
[交通運輸] 《道路運輸企業和城市客運企業安全生產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試行)》2023年
2025-05-25
[交通運輸] 《機動車駕駛員培訓管理規定》2022年第32號
2025-05-25
[交通運輸]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2017年修訂
2025-05-25
2025-05-25
[交通運輸] 《道路運輸企業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 管理人員安全考核管理辦法》交運規〔2024〕8號
2025-05-20
[交通運輸] 《道路客運接駁運輸管理辦法》交運規〔2023〕2號
2025-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