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機制、科技、文化等方面改革創新,突破體制制度性障礙,激發全社會安全生產要素的內在活力,推動安全生產工作適應新情況、新要求。
三是堅持依法監管。法治是社會文明程度的核心標志,依法治國是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依法行政是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實現我國安全生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必須順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勢,由計劃經濟時代以系統內部縱向上下級式的行政管控為主,向市場經濟條件下平面依法治理為主轉變,著力完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標準,著力強化嚴格執法和規范執法,著力增強安全監管監察隊伍的法治素養和法治能力,著力提高全社會遵守安全法制的意識和履行安全法定責任的觀念,全面提升我國安全生產法治化水平。
四是堅持源頭防范。加大事故預防的縱深及有效性,必須強調源頭防范。只有從源頭上、根子上強化預防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才能牢牢把握安全生產工作的主動權。要牢固樹立事故可防可控的觀念,堅持謀劃在前、預防在先,從每一個項目、每一個環節抓起,把安全生產貫穿城鄉規劃布局、設計、建設、管理和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過程,建立和實施超前防范的制度措施,嚴防風險演變、隱患升級導致生產安全事故發生。
五是堅持系統治理。無論從微觀還是宏觀上看,安全生產工作與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的情況密切相關。要提高我國安全生產工作的整體水平,必須堅持系統論的思想,標本兼治、綜合施策、多方發力,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在黨委和政府的領導下,實行全社會、全要素、全方位的治理模式,科學運用法律、行政、經濟、市場等手段,全面落實人防、技防、物防措施,織密齊抓共管、系統治理的安全生產保障網。
四、強化五個方面
《意見》著眼于解決當前安全生產面臨的突出問題,堅持改革創新、重點突破,分別從責任、體制、法治、防控、基礎五個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制度性措施,對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安全生產工作,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在《意見》學習貫徹中,必須不折不扣地落實,并在實踐中不斷創新。
(一)健全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
多年來的經驗教訓表明,安全生產責任制的健全和落實,是預防事故的基本保障,反之就是最大的隱患。《意見》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要求,從落實黨委和政府領導責任,部門監管監察、系統管理和支持保障責任,企業主體責任以及健全責任考核機制、嚴格責任追究制度等
[交通運輸] 《道路貨物運輸及站場管理規定》2023年第12號修訂
2025-05-25
[交通運輸] 《道路危險貨物運輸管理規定》2023年第13號
2025-05-25
[交通運輸] 《汽車客運站安全生產規范》交運規〔2024〕7號
2025-05-25
[交通運輸] 《道路運輸企業和城市客運企業安全生產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試行)》2023年
2025-05-25
[交通運輸] 《機動車駕駛員培訓管理規定》2022年第32號
2025-05-25
[交通運輸]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2017年修訂
2025-05-25
2025-05-25
[交通運輸] 《道路運輸企業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 管理人員安全考核管理辦法》交運規〔2024〕8號
2025-05-20
[交通運輸] 《道路客運接駁運輸管理辦法》交運規〔2023〕2號
2025-05-20